五大国家科创中心三个落子长江经济带,如何联手下好科创“先手棋”
继国家推动建设北京、落长上海、何联好科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区域科创中心之后,手下近日国家又决定把武汉建设成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先手棋
至此,大国五大国家级科创中心有3个落子长江经济带,家科江经济带“长江科技创新走廊”的创中创新蓝图呼之欲出。这条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的落长科创走廊为我国构建科技创新“钻石形”(京津冀、长三角、何联好科粤港澳、手下成渝、先手棋武汉)的空间地理布局创造了条件,亦有望引领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创新第五极花落武汉
6月25日上午,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武汉举行。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在会上传达了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意见。
邵新宇介绍,国家将重点支持湖北和武汉开展五个方面工作,分别是聚焦光电、生物、量子等战略前沿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地功能;建设先进制造、大健康、现代农业等万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支持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创新型城市群第一方阵;支持开展长江经济带共保联治科技攻关,打造绿色发展中国样板;支持湖北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先行先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姚树洁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把武汉定格为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是中部崛起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发挥武汉科技创新的优势,为我国构建一个科技创新的“钻石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武汉)空间地理布局创造条件。
过去五年,湖北科技创新多项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千亿元,由700.63亿元增至1005.3亿元,增长4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元,由5937.89亿元增至10196.5亿元,增长71.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5369家增至14560家,增长171.2%;技术合同成交额由1066亿元增至2111.63亿元,增长98.1%。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排名中部第1位,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告诉第一财经,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省和武汉市亟待以东湖科学城的建设为抓手,稳固科技优势、构建湖北科技强省“四梁八柱”,“不要让历史积淀的科教资源优势逐步流失”;急需以湖北省内三大都市圈的发展为契机开展双向交流,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力争把东湖科学城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科研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孵化能力最突出的区域。
长江经济带装上永动机
不只是武汉,在专家们看来,长江经济带本身就是创新资源的集散地。长江经济带覆盖沿江11省市,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下好科创“先手棋”的优势十分明显。
身为“龙头”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一直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构建了以高成长性科创企业为代表的创新集群,闯出了一条科创引领转型发展的新路。目前,上海张江科学城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4个(包括已运行装置6个,在建装置8个),设施数量、投资金额与建设进度均领先全国。
身为“龙腰”的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贯通武汉、鄂州、黄石、黄冈等区域,旨在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化”梯度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湖北全域创新格局。目前,国家在武汉东湖科学城已布局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3个大科学设施,并有3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数量居全国前列。
身为“龙尾”的成渝科创走廊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同建设西部科学城,共同推进创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川渝两地协同创新全面提速。目前,西部科学城正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建设,40个重大项目涉及总投资多达1054.5亿元。
姚树洁分析,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成渝和武汉科技创新中心的规模和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小,高端人才相对紧缺,资金力量相对薄弱。但是,从国家科技创新地理空间的长远布局来看,这两个科创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为我国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成渝和武汉建设国家科创中心是国家战略科技资源开始走向内陆地区的重大信号,是构建与经济增长极相匹配的区域创新极的必然选择,也是为长江经济带全域高质量发展装上了一台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的永动机。
共建长江创新联合体
当前,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尚存在产业链与创新链脱离、产业科技创新合作主体不均衡、创新要素分布及能力不协调的现象。
袁志明称,越是重要的项目,就越要探索新型协同合作机制,规模化、建制化组织科技创新力量系统性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以避免单兵作战、同质竞争和重复建设。
“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应携手互动合作,把科技创新协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共建长江创新联合体。”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到,要建立统筹长江全流域的产业科技创新组织,上游和中游发挥自身在重大装备等基础产业领域的创新优势,下游要发挥自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领域的创新优势,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产业技术攻关,不断完善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汇聚力量全面提升全流域科技创新协同能力。
(实习生徐迪对本文亦有贡献)
- ·亚马逊砍掉在线医疗业务 科技巨头为何做不好互联网医疗?
- ·“头雁”作用拉动下 1月对公贷款保持强劲
- ·亚洲实业集团公布与栢锐订立保安服务框架协议
- ·1月新增居民存款超6万亿创新高:超额储蓄从哪来,有望向哪释放
- ·国家卫健委: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是非常重要的
- ·机构资金大幅流入白酒工程机械板块,贵州茅台获流居首
- ·美团新业务亏损不止 核心到店业务又迎劲敌?
- ·“聊天记录删 最近查得严” 这些人通过微信销售的医美产品质量堪忧
- ·央行、银保监会强调:做好金融服务 推动经济进一步回稳向上
- ·涨停板复盘:沪指收涨0.72% 大消费板块全天领涨
- ·报告:超三成消费者表示今年将增加国际旅游支出
- ·我国多地遭遇雨雪降温天气 多部门保障道路出行
- ·银行板块涨0.47% 中信银行涨4%居首
- ·淞港基金:上周债券市场呈现“利空钝化” A股市场持续多头趋势
- ·行业赛道负增长,泰丰文化区域受困下百亿交易额故事存忧
- ·南宁房贷年龄可延期至80岁,贷款人离世后房贷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