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难求 华为新机热销押中了什么
北京商报
9月22日,机难机热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求华由于首日销售过于火爆,为新华为已开始紧急增产Mate 50系列手机。销押就在9月21日,机难机热华为Mate 50系列正式开启首发,求华Mate 50、为新Mate 50 Pro、销押Mate 50 RS三款新机同时开售。机难机热
据悉,求华华为第一批Mate 50系列共备货约400万台,为新目前这些备货已被自营门店及线上商城、销押运营商、机难机热各大电商平台、求华企业客户等“瓜分”完毕。为新黑色版本备货较多,昆仑玻璃版本、保时捷版本、“流光紫”版本备货有限,市面上缺货比较严重。
一机难求
9月22日晚间,北京商报记者在京东、淘宝等多家平台询问客服人员发现,部分客服称Mate 50能保证今日拍下,明天发货;而Mate 50 RS则均缺货,无论是淘宝华为官方旗舰店,还是苏宁易购官方旗舰店莫不如此。
在一机难求的背景下,黄牛也开始钻空子,#华为Mate 50系列黄牛最高加价8000#也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一些黄牛对Mate 50 RS保时捷最高能加价8000元。
意想不到的是,此前有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表示没有5G的华为Mate 50“瘸了腿”,并表示,并不想购买,而如今的销售状况似乎与网络评论背道而驰。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苹果身上,不少消费者吐槽iPhone 14以及iPhone 14 Pro系列“挤牙膏”,但是开售后也遭遇抢购。本次iPhone 14系列与iPhone 14 Pro系列同时发售,在发售当日晚8时10分左右,iPhone 14 Pro Max所有版本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售罄,晚8时22分左右,iPhone 14 Pro所有版本在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均已售罄,只剩iPhone 14仍然有货。
“立体”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苹果新机型的热销与此前业内分析并不吻合,也反映出如今市场观点“押不中”消费者需求。
例如被市场看中的5G性能,实际需求并不显著,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华为受到制裁错失5G的事情已经为消费者熟知,而Mate 50系列缺乏5G通讯功能,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场观感,附加的手机壳虽然能当作“外挂”5G,但相比裸机在手感上仍有不小差距,这也是许多消费者此前不看好Mate 50的原因。
专家谈到,尽管如此,Mate 50仍然在开售之初遭遇抢购并断货,或能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不少品牌在发布新品时,总有部分人群要求第一时间入手,例如科技博主、KOL等,由于此类需求短时间集中爆发,尽管企业供应链成熟也难以满足,此种情况多集中于知名品牌,华为以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初期吸引一批追逐潮流者很正常,5G存在与否对此群体而言并不重要。
其次,在5G推广多年后,用户发现其带来的变革远不如4G大,梁振鹏谈到,如今形形色色的App以及长短视频平台都是趁4G的东风萌发,尽管5G对网络速度有提升,但明显不比4G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梁振鹏表示,在这背后反映出来的是甚嚣尘上的市场观点和消费者真正需求的错位,从曲面屏到折叠屏,从12nm芯片再到如今4nm芯片,期间很多变革都被鼓吹为“颠覆性创新”,是手机业的重要节点,但实际上许多普通消费者对这些方面并不热衷,决定其换机周期的更多是产品自身寿命以及收入水平。
产业观察家许意强则认为,从近期华为、苹果新品来看,成熟企业并没有理会市场聒噪,而是依据市场判断,在产品上增添了更加实际、更贴合消费者的性能,例如华为的“昆仑屏”,让华为Mate 50系列整机耐摔性提升至10倍,其瞄准的就是手机屏易碎且维修成本高的市场痛点。这样的思路在苹果iPhone 14上面则体现为对健康与用户人身安全的看重,例如新增的车祸报警功能以及日益完善的健康监测模块。
许意强称,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以更立体的思路看待创新,由“市场出题企业答题”的研发、生产模式已不适用。企业需要更全方位、更立体地挖掘用户需求。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王柱力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破6.9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 ·光大永明因接受信用卡偿还保单贷款被罚 保单贷款有哪些优势与风险?
- ·受台风影响,江苏盐城、泰州、无锡等地9月15日停课1天
- ·唐山市加大煤炭价格监管力度 维护煤炭市场价格秩序
- ·大资管转型进化四大趋势:差异化产品、专业化投研、科技赋能、生态化发展
- ·“消费刺客”繁多 消费者如何防范?
- ·突破6%!美国房贷利率升至2008年来最高水平 贷款需求同比骤降三成
- ·生态环境部部长点赞北京空气质量改善: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
- ·行业风向标:新能源车出口增速创历史新高,年末或有翘尾行情
- ·四大行再降利率、股份行将跟随调降,存款为何“失宠”?
- ·收评:港股恒指涨0.44% 医药股、内房股上涨复星国际涨近10%
- ·观察|上海数据交易所如何运行?目前面临什么问题?
- ·英特尔推新款可编程芯片,能否越位AMD?
- ·申万宏源:首予广发证券买入评级 目标价24港元
- ·外汇局:2022年8月银行结汇2335亿美元 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 ·法媒:丹麦寻求限制能源价格以应对危机
- ·易大宗11月21日斥资约320.84万港元回购241.4万股
- ·最新!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今起下调部分存款利率,到底怎么回事?
- ·视频|哥伦比亚大学承认造假 全美排名从第2跌至18位
- ·财经博主质疑中信证券:和富安娜签补充协议约定的“甲金融产品”到底是啥?
- ·央视聚焦个人养老储蓄:发行目的是什么?收益情况又如何?
- ·“19奥园02”债通过调整本息兑付方案:延长至2023年9月3日
- ·车辆检验周期调整优化!四部门部署深化车检制度改革
- ·千亿级私募景林资产道歉?公司回应:对中国经济前景保持信心
- ·数百家公司撑起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闯出中国新赛道:锂电相公司330家,新能源车相关公司400家,充电桩100多家
- ·亚美尼亚副外长:亚阿冲突有升级为战争的风险 大国应予关注